
94年前的今天,当第一缕晨光尚未穿透东北的薄雾,一声刺耳的炮响便撕裂了 1931 年 9 月 18 日的夜空。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,南满铁路的铁轨被蓄意炸毁,日本关东军以此为借口,悍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,震惊中外的 “九一八事变” 就此爆发。

那一夜,是中华民族难以忘却的 “国耻之夜”。由于 “不抵抗政策”,东北军将士虽心怀家国,却被迫忍辱撤退。短短 4 个多月里,东北三省全部沦陷,3000 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。从此,广袤的黑土地上,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,烧杀抢掠的惨剧日日上演:村庄在炮火中化为焦土,百姓在刺刀下流离失所,无数家庭妻离子散,无数仁人志士倒在反抗侵略的血泊中。那一段黑暗的岁月,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痕,是永远无法磨灭的痛。

但中华民族从未屈服。面对侵略者的暴行,东北大地率先燃起了抗日的烽火。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,在冰天雪地、缺衣少食的绝境中,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,直至弹尽粮绝,腹中只剩棉絮和树皮,仍坚守着 “宁死不当亡国奴” 的誓言;赵一曼女士身陷囹圄,遭受酷刑却坚贞不屈,在临刑前写下 “未惜头颅新故国,甘将热血沃中华” 的绝笔,用生命诠释了民族气节。还有无数无名的战士、普通的百姓,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却用各自的方式反抗侵略:有人拿起锄头当武器,有人冒着危险为抗联送粮,有人在沦陷区秘密传播抗日思想…… 正是这一股股不屈的力量汇聚成河,支撑着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坚守,在抗争中前行。
如今,90 多年过去了,硝烟早已散尽,山河重归无恙。沈阳 “九一八” 历史博物馆前,那座敲响警示钟的雕塑,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准时响起,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:忘记历史,就是对过去的背叛;铭记历史,才能更好地守护未来。我们铭记九一八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从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中,汲取 “落后就要挨打” 的教训,传承 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 的担当。
今天的中国,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弱国。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,从被动挨打到主动担当,我们用数十年的时间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。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清楚,这份安宁与强盛,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,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。
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,铭记九一八,是要把对历史的敬畏、对先烈的缅怀,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。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,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;在生活中坚守爱国初心,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;在国际舞台上,展现中国人民维护和平、捍卫正义的坚定立场。
山河已无恙,吾辈当自强!
让我们永远铭记 1931 年 9 月 18 日这一天,带着历史的警醒与力量,肩负起时代的使命,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,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!
